近日,農業部會同中央農辦、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國土資源部、環境保護部、水利部、食品藥品監管總局、林業局、糧食局聯合印發了《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》。
《方案》目標是力爭用3-5年時間,初步建立耕地輪作休耕組織方式和政策體系,集成推廣種地養地和綜合治理相結合的生產技術模式,探索形成輪作休耕與調節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求余缺的互動關系。在東北冷涼區、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推廣輪作500萬畝(其中,內蒙古自治區100萬畝、遼寧省50萬畝、吉林省100萬畝、黑龍江省250萬畝);在河北省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季節性休耕100萬畝,在湖南省長株潭重金屬污染區連年休耕10萬畝,在西南石漠化區連年休耕4萬畝(其中,貴州省2萬畝、云南省2萬畝),在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(甘肅?。┻B年休耕2萬畝。根據農業結構調整、國家財力和糧食供求狀況,適時研究擴大試點規模。
其中,對于輪作,重點推廣“一主四輔”種植模式。“一主”:實行玉米與大豆輪作;“四輔”:實行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,實行籽粒玉米與青貯玉米、苜蓿、草木樨、黑麥草、飼用油菜等飼草作物輪作,實行玉米與谷子、高粱、燕麥、紅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輪作,實行玉米與花生、向日葵、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輪作。
對于休耕,地下水漏斗區連續多年季節性休耕,實行“一季休耕、一季雨養”,將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麥休耕,只種植雨熱同季的春玉米、馬鈴薯和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。重金屬污染區連續多年休耕,采取施用石灰、翻耕、種植綠肥等農藝措施,以及生物移除、土壤重金屬鈍化等措施,修復治理污染耕地。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連續休耕3年,改種防風固沙、涵養水分、保護耕作層的植物,同時減少農事活動,促進生態環境改善。
?農業部等印發《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》2017-07-06